新疆,很多人旅游的目的地,最吸引人的,除了美景、異域的風土人情就是各類美食了。
提到新疆的美食,除了大塊的烤肉,就是新疆的手抓飯了,新疆手抓飯,一般叫做抓飯。
手抓飯,中文名叫抓飯,是中亞、西亞、俄羅斯聯邦等民族地區的菜品,烏茲別克手抓飯(плов)還被選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在新疆,手抓飯主要流傳于維吾爾、哈薩克、土克曼、烏茲別克等民族中。
維吾爾人大多喜歡群居,大型的集體活動和娛樂活動十分常見,婚嫁、送葬、打獵、務農都以集體為單位集體的進行
而且維吾爾人經常會在冬季農閑期舉辦,如叼羊、摔跤、麥西來普等娛樂活動,大型活動參與的人員太多,不可能每家每戶都能預備好足夠多的勺子。
而且木質的勺子清理比較麻煩工作量大,所以形成了在大型活動中客人用手吃抓飯的習俗,因此,抓飯逐漸成為維吾爾人待客的主要食品,也成為對客人表達尊敬的標志。
新疆手抓飯作為一種民間菜品,是民族人民的共同創造,沒有具體的歷史起源,不過有一個傳說與此有關。
相傳在一千多年前,有個叫阿布艾里·依比西納醫生,在他晚年的時候,身體很虛弱,吃了很多藥也無濟于事。
后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,他選用了牛羊肉、胡蘿卜、洋蔥、清油、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后小火燜熟。
這種飯具有色、味、香俱全的特點,還能引起人的食欲,于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,半月后,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,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,以為他吃了什么靈丹妙藥。后來,他把這個秘方傳給了大家,一傳十,十傳百,便成為現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美食,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手抓飯。
手抓飯主要的原料是新鮮羊肉,胡蘿卜、洋蔥、清油、羊油和大米,新疆本地的正宗抓飯一般是不放孜然粉、山楂、醬油的,而清真菜肴更是不能放含酒精的料酒的。
除了常見的羊肉外,雞肉、鴨肉、鵝肉、牛肉、馬肉、駱駝肉和野生動物肉以及雞蛋都可以用作抓飯食材,除了胡蘿卜還可以用白菜、青菜、葡萄干、杏干以及其他干果當做食材,當地人還喜歡在抓飯里放水果。
抓飯的種類很多,花色品種十分豐富,植物油、動物羊油,骨髓油都可以用來做抓飯,做熟的手抓飯油亮生輝,味香可口,色、味、香俱全,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欲。
如今的手抓飯,已經成為新疆和靜縣的非遺美食,逢年過節、婚喪嫁娶的日子里,他們都必備“抓飯”待客。
一碗手抓飯,包含著半農耕半游牧的獨特文明,從絲綢之路,古代到今天,西方到中國,它無疑成為了新疆的一張嶄新名片。